-
-
微信:ConstantoChoix
-
-
邮箱:HRdepartment@ConstantoChoix.com

源安全、保产业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当中的改变可看出一些端倪。
他说:“中国从原本的六稳,现在变成六保,那也代表中国官方原本的经济预期还算是维稳的概念,现在却变成是保一个底线,也就是说预期这个经济状况可能是不好的。中国经济现在其实受到这些内
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工作机会相形之下已经变少了。”
曾任教中国华中师范大学、现台湾国立联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萧衡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可溯及到更早的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当时的高校毕
业生数量骤增,到了2003年第一届扩招后的就业市场,就已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至今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蚁族”(如蚂蚁般勤俭地在大城市边缘生活的低收劣居大学毕业生群体)
低度就业的问题仍未获改善,未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破千万,这个问题恐会更加严峻。
一胎化导致就业紧迫性缺乏
他认为,服务业低度发展导致劳动需求不足,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大都偏重服务业,但是,目前中国除了一般的餐饮业、零售业以及网际网路等开放
民营企业进入外,大部分的服务业部门都由国有资本把持或占主导地位,例如金融、教育、传媒、交通、电信等,近来有紧缩的政策倾向。这些因素导致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成长,服务业创造的
职缺少了,自然无法吸纳相关就业人口。
萧衡钟表示:“同时,中国现今大部分独生子女(一胎化)毕业生缺乏就业的内在紧迫性,独生子女家境往往较为优越,希望找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因此强烈的物质追求必然会造成选择职业的狭窄,
以及失业的隐患。”
他说,中国曾做过相关研究,发现“不能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就有四成左右把“对方提供的条件不理想”作为无法签约的理由。
公务员的双重压力
有分析人士说,在找不到工作后,有不少毕业生回过头去报考公务员,求个稳定,这反映了就业市场的困难,但考公务员也不见得会比较轻松。
吴巨盟说,在2003年,中国公务员考试平均16个人抢一个位子,比率是16:1,但今年的比率是68:1,甚至有些法律部门是两、三百人报考才录取一人,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中国公务员现在普遍减薪
两到三成,福利减少而且很多都遇缺不补,公务员职场也面临很大压力。
吴巨盟说:“中国现有的这些公务员,他都没有办法支付薪水,甚至要降薪了,所以他就算有遇缺,他也倾向于就比较不再补人,所以我说是双重的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7月中国16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16.2%,而目前有两亿人正在从事“灵活就业”。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家政人员和网红、直播主正是“灵活就业”的代表。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青年学生们中,有人会想要在找不到工作后去打零工,但也有人认为“灵活就业”是自损前途,宁愿多花点时间明确地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发展方向并配合当前主流发展趋势,朝着目标迈进。
灵活就业 无奈选择
萧衡钟说:“灵活就业实际上就是没有工作,感觉两种解释都有,享受自主也有,无奈选择也有,但或许更多的是无奈,整体上还是一个就业市场比较凋敝的表现。”
吴巨盟表示,灵活就业就是所谓的临时派遣工或是短期契约工,整体福利并不佳,工作也相对不稳定,因此可能会变成中国新的“无产阶级”和“新贫一族”。
他说,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因而提出一些相关政策,比如设法提供医疗保险、社保补贴,或给予一些培训和创业担保等,目的就是希望这些“新无产阶级”不要危害到社会稳定,成为社会新的问题。